STW(Stop-The-World)机制是指在 JVM 执行垃圾回收(GC)时,所有的应用线程都被暂停,直到垃圾回收完成为止。换句话说,STW 是垃圾回收期间的“暂停世界”阶段,在此期间,所有的应用线程(即用户的代码执行线程)会被停止,只有 GC 线程(负责回收垃圾的线程)会继续执行。这个机制是 JVM 垃圾回收过程的核心部分,对应用的响应性和性能有重要影响。

STW 发生的场景

  • GC 开始时:每次进行 GC 时,JVM 会暂停所有应用线程,以保证在回收过程中,JVM 可以安全地进行对象的标记和清理操作。因为垃圾回收需要遍历对象图,检查哪些对象不再被引用,因此不能在并发状态下进行,以避免出现对象状态不一致。
  • GC 结束时:一旦垃圾回收完成,JVM 会恢复应用线程的执行,继续运行应用程序。

STW 机制的具体过程

JVM 垃圾回收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,其中 STW 的暂停通常发生在以下阶段:

  1. 初始标记阶段
    • 在标记阶段,JVM 会标记所有可达对象,防止在此期间对对象进行修改。
    • STW 会暂停应用线程,直到初始标记完成。
  2. 并发标记阶段
    • 在一些垃圾回收器(如 CMS 和 G1)中,标记阶段会分为初始标记和并发标记。初始标记阶段是 STW 阶段,暂停所有应用线程,而并发标记阶段则是并行执行的,不会暂停应用线程。
  3. 重标记阶段
    • 在标记过程中,如果有对象的引用发生变化,可能需要重新标记这些对象。重标记阶段通常是 STW 阶段。
  4. 清理阶段
    • 清理阶段会回收未被标记的对象,并且可能进行内存压缩、整理等操作。这个阶段有时也是 STW 阶段,尤其是在使用标记-清除或标记-整理算法的情况下。

STW 的影响

  • 性能影响:STW 直接影响垃圾回收的停顿时间。当 STW 时间过长时,会导致应用的响应时间变长,从而影响用户体验,特别是在响应时间要求高的场景(如 web 应用)。
  • 延迟:由于 GC 期间会暂停应用线程,GC 的停顿时间(即 STW 时间)可能对性能产生较大影响。特别是在老年代的垃圾回收过程中,STW 时间通常较长。

STW 相关的调优

  • GC 选项调优:JVM 提供了一些参数来控制和优化 STW 时间:
    • -XX:+UseG1GC:使用 G1 垃圾收集器,它支持设定最大停顿时间(通过 -XX:MaxGCPauseMillis 参数),并努力控制 STW 时间。
    • -XX:+UseConcMarkSweepGC:使用 CMS 收集器,虽然它并行标记阶段能减轻 STW 的负担,但依然会在重标记和清理阶段产生较长的 STW。
    • -XX:MaxGCPauseMillis:指定最大 GC 停顿时间,JVM 会尽力保证 GC 停顿时间不超过这个值。
  • 堆内存大小调整: 增大堆的大小可以减少 GC 发生的频率,从而降低 STW 发生的次数。然而,增大堆的大小也可能导致每次 GC 需要更长的时间。因此,找到一个合适的堆大小是关键。
  • GC 日志分析: 启用 GC 日志(如 -Xloggc)可以帮助分析 STW 时间,判断 GC 阶段的具体时长。例如,通过 -XX:+PrintGCDetails,可以记录每次 GC 的详细信息和停顿时间。

减少 STW 的策略

一些现代的垃圾回收器(如 G1 和 ZGC)采用并行、并发和增量回收策略,尽可能减少 STW 时间。例如:

  • G1 GC:通过将堆划分为多个区域,并对每个区域进行单独的回收,G1 GC 能够将 STW 时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。
  • ZGC 和 Shenandoah GC:这些收集器专为低延迟应用设计,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GC,最大限度地减少 STW。

总结

STW 机制是 JVM 垃圾回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,尤其是在使用标记-清除或标记-整理算法时。虽然 GC 会暂停应用线程,但随着垃圾回收器的不断发展,如 G1、ZGC 和 Shenandoah 等新型收集器通过并发回收、增量回收等方式减少了 STW 的影响,因此能够更好地支持对低延迟和高响应性要求的应用。在实际应用中,通过合理配置 JVM 参数并选择适合的垃圾收集器,可以有效降低 STW 对应用性能的影响。